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头条评论 > 正文 |
【地评线】桂声网评:乘“云”而上,汇聚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力量 |
2023年03月17日 13:57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班婧婧 |
近日,各地主动回应社会公众希望参与义务植树的多元需求,结合实际积极开发上线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义务植树尽责活动。截至2月底,全国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累计上线发布义务植树尽责活动1532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全面推开。 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针回拨到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使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40多年来,全民义务植树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成为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重大战略决策,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进一步创新,随愿、随处、随时植树逐渐变成现实,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开创新局面。实践证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经过40多年发展,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丰富拓展。根据2017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出台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包括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大类50多种,极大拓宽了公众的履“植”尽责渠道。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不断提升义务植树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正在成为新常态,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乘“云”而上,义务植树全年化、多样化、便捷化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力量。 事实上,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的意义很简单,那就是打破了时空界限,符合互联网时代潮流,形式也更为灵活,可以促进全民积极参与。应当认识到,植树是一门技术活,要保证树木的成活率,需要掌握种植方面的技巧和知识。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年度义务植树任务,只是为了增强植树节的氛围和仪式感,义务植树的效果或成活率就很难保证。将全民义务植树搬到互联网上,将群众的义务尽责与专业植树切割开,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不仅提升了群众参与率,而且也间接保证了义务植树的效果,有效避免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更为关键的是,贯穿其中的“互联网+”思维和方式,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治理能力和手段现代化的决心,值得点赞。 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护绿正当时。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就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升义务植树服务保障能力,为社会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捷,不断推进义务植树工作走深走实。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描绘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踏上新征程,让我们乘着“互联网+”春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到绿化祖国的行动中来,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丁恒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