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头条评论 > 正文

因“财”施教,“薅学生羊毛”的做法实不可取

2023年03月17日 18:26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韩东林 编辑:朱芷琪

想知道成绩,还得先“升级”为VIP用户?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有群众反映,青岛市市南区海信学校老师在翼课网App上布置作业,学生如果想看成绩需购买VIP服务。据报道,海信学校自2019年起引进翼课网App,该App普通用户页面只显示失分题目及数量,学生想查看成绩和错题解析需购买VIP服务,收费标准为470元/年或790元/3年。经督促,海信学校已向237名学生全额清退了违规收取的16.639万元。(3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和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两份文件中的核心要求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免费”用好线上优秀教育资源。对利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免费提供的要求,既明晰又严肃。这样的规定既是维护教育单位认真维护义务教育的良好声誉,也是为了学生及家庭“减负”的实际需求。

显然,海信学校的做法不但没有完善为学生“减负”教育责任,相反,却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打起因“财”施教的歪主意。老师在App上布置作业,学生如果想看成绩和错题解析,就必须花费一定金钱购买App服务,将普通用户升级为特殊用户。如此做法,是一种与政策规定的“减负”要求背道而驰的“增负”行为。不仅对费用承担困难的孩子及家庭不公平,更是一种被全社会深恶痛绝的“教育乱收费”行为变相的复燃。

学校不能将学生资源作为“生财”的提款机,不应打着利用网络教育的高新技术及校园信息化的旗号“薅学生羊毛”,更要防止教育权利被滥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对那些和教学相关的App程序软件,学校采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程序,如果确实有助于教学并值得推广,学校本身应该承担使用费用,而不是将提升教育质量和减轻教学强度的费用变成一种收费行为转移给学生及学生家长身上,学校却无成本地成为“获益者”。总之,学校因“财”施教,变相“薅学生羊毛”为学生“增负”的做法,实不可取。(韩东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