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民生观察 > 正文 |
以法之名,筑牢网络谣言“高压线” |
2024年09月23日 18:05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季书弘 邓色迎 |
记者19日从公安部获悉,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今年以来已办理网络谣言类案件2.7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3.1万余人,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9.9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156.2万余条。(9月19日 法治日报) 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层出不穷,网络谣言也夹杂其中,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然而,网络虽是虚拟的空间,但并非法外之地,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相关部门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各类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活动,以法之名,守护网络清朗晴空。 铸法治利剑,除谣言歪风。网络谣言四起、妖风盛行,需要法治亮剑,以霹雳手段激浊扬清,今年以来,依托“净网2024”专项行动,公安部坚决整治利用网络谣言进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等行为,重拳打击编造虚假险情、灾情、警情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权益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广大网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维护清朗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文化秩序,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用文明行动,树道德标杆。当前,网络空间仍存在着造谣传谣、跟风炒作等不良现象,特别是一些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谣言,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广大网民朋友又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之下,加速其传播,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需要我们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网络道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自觉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勠力维护互联网秩序、净化互联网空间,积极传递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把网络家园建设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让网络空间永远正气满满。 持理性法宝,践行责任担当。网络谣言实质上是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根治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民群众尊重客观事实,理性发声,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共同构建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网络空间作为公共场所,有关部门也要以依法治网为抓手,尽快制定和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让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为网络新常态,确保互联网能够远离谣言,并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决不能“作壁上观”,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勇做正能量的“传声筒”和负面信息的“消音器”,旗帜鲜明的批驳谬误,用浩然正气压制谣言的歪风邪气。 行有所为,行亦有所止。净化网络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多方发力规范网络行为,共同织密网络谣言的防护网,齐心绘就网络文明新画卷。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