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民生观察 > 正文

防火关键期,别让火魔“亲吻”绿色家园

2024年11月27日 20:36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陈松 编辑:孔悦然 邓色迎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11月25日 新华网)

当前,我们正身处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时期,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森林草原如同地球的美丽衣裳,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然而,火灾这一恶魔却时刻威胁着它们的安全,如同铁路运行中的隐患威胁着列车的平稳前行。在这关键时刻,如何筑牢防火的“防火墙”,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意识先行,防患“未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筑牢森林草原防火的“防火墙”,首先必须强化全民的防火意识。只有让防火意识深入人心,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火灾的发生。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民众防火意识淡薄,导致了不少本可避免的火灾事故。例如,有人在森林中随意丢弃烟头,未熄灭的烟头在干燥的环境中迅速点燃枯草,引发大火;有人在草原上违规用火烧烤,一阵大风刮过,火星四溅,火势瞬间蔓延。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却可能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民众深刻认识到森林草原火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火宣传。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防火宣传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画面,向民众普及防火知识和法律法规。比如,通过动画形式展示火灾的发生过程和严重后果,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火灾的可怕。同时,深入社区、学校、农村等基层单位,开展防火知识讲座和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演示,让防火意识在每个人心中扎根。还可以组织防火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在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设置醒目的防火标识和警示标语,提醒游客注意防火。

严管火源,杜绝“星火”。火源管控是森林草原防火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的火源。要加强对进山入林人员的管理,在重要路口设置检查站,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对于在森林草原周边进行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规范其用火行为,落实防火责任。比如,要求施工单位在作业前制定详细的防火方案,并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同时,加大对野外违规用火的打击力度,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不敢轻易玩火。一些地区通过设立“火源管控巡逻队”,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用火行为,取得了显著的防火成效。巡逻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红外热成像仪等,能够在夜间和复杂环境中快速发现火源。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严格火源管控,才能有效遏制火灾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火源管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并且,对于特殊时期,如清明祭祀、秋收烧荒等,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祭祀和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

科技助力,精准“防火”。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控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草原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火情。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火灾发生的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进行快速扫描,发现异常高温区域;无人机巡查则可以灵活深入到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获取详细的图像信息。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应用“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火源,为扑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科技的力量就如同铁路上的高速列车,为防火工作带来了高效和便捷。同时,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防火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例如,研发更加灵敏的火灾监测传感器,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开发智能灭火装备,提高灭火效率。并且,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防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森林草原防火,关乎生态平衡,关乎人民福祉。在这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行动,筑牢“防火墙”。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意识、严管火源、借助科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守护的强大合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森林草原防火的攻坚战,让绿色成为我们家园最鲜亮的底色。(陈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