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拧稳“菜篮子”,让“幸福产业”生机盎然

近年来,广西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推动蔬菜产业稳产保供与提质增效,积极挖掘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开展“桂菜出乡”等系列活动,助推广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1月7日 人民网)

拧稳“菜篮子”,既是经济命题,更是民生课题。种好一棵菜,密织蔬菜产业链,广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广西常年外调蔬菜达1000万吨以上。广西是如何让自己蝶变,成长为全国“菜篮子”的?

蔬菜生长对环境要求严格,充足的养分、适宜的土壤,是必要条件。同样,育好蔬菜产业链,离不开好的政策供给和市场环境。“抓项目”,是广西打出的关键一招。近两年来,广西统筹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资金累计约2亿元,组织实施蔬菜项目163个。从抓好融资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推送,到打造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广西持续在蔬菜上作好精细化、产业化大文章,不仅丰富了自治区各地的菜品,更壮大了全国的“菜篮子”,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蔬菜产业,是乡村大地尤其可感的民生工程。今天的广西,蔬菜产业连点成线、贯通市场,密织出一张“各有特色、优势突出”的蔬菜产业网。比如,全区现已发展形成北部湾、湘桂通道、西江流域、右江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带,构建了冬春、供粤港澳、高山冷凉和城市郊区四大设施蔬菜重点产区。小小绿叶菜,盛着民意,连着民心。蔬菜产业成“气候”,不仅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增加收入、鼓起腰包,还优化市场资源,让菜价合理,从多角度增进民生福祉。比如,北海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带动2万多户家庭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贺州大幅提升设施蔬菜的产业效益,助农增收超6000万元。

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田间地头里看似普通的蔬菜,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广西逐渐成为全国的“菜篮子”,“桂菜出乡”、流通全国,关键在品牌越擦越亮。绿色、生态、环保、健康,这些市场看重、百姓关切的要素,恰是广西培育蔬菜品牌所尤其深耕细作的关键。比如,当地通过统一制定技术标准,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让种菜更加朝着专业化、绿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在全国叫响蔬菜领域的“桂字号”品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这些年来,广西“农”墨重彩强产业,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俯瞰广西田垄间,不仅拧稳全区的“菜篮子”,还培育富有地域特点的特色产业,贵港的稻虾产业、河池的蚕桑产业、钦州的大蚝产业、崇左的糖产业、百色的芒果产业……农业产业兴旺,广西百姓日子越过越甜蜜,不断兴起的田地间“新业态”,成了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幸福产业。乡村振兴的路子千万条,而特色种植、全链条升级、品牌化培育,这是广西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清晰路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让幸福产业在“家门口”持续升温。(周军)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