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头条评论 > 正文

文明八桂:幸福接力,永不止步

2025年06月09日 18:45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张忠德 编辑:邓子霖

斑马线前的主动礼让、餐桌上的“光盘行动”、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村规民约中默默遵守的日常……在八桂大地,一缕缕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沁润心田。(6月9日 广西日报)

广西在精神文明建设这场砥砺“长跑”中,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在2025年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6个城市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数量是前六届总和的两倍;98个村镇、140家单位、22户家庭、36所学校分别获评相应的全国文明称号,还有2人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8人获提名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八桂大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有力彰显,更是广西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

广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注重筑牢信仰根基,凝聚奋进力量。通过创新宣讲形式,如天等县的特色党课、平南县的“牛歌戏”、贺州市的“方言理论+文艺表演”等,将党的理论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基层群众,让理想信念教育“声”入人心。同时,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像百色起义纪念馆举办的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培养了近3000名讲解员,开展3万余场讲解,以及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数字化“云游”场馆,都让红色文化扎根群众心中,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大的信仰力量。

道德模范,是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和旗帜。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杨宁,14载扎根基层,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用行动诠释诚实守信;罗连草克服肢体障碍,照料瘫痪母亲,还为超3000名残疾人提供服务,尽显孝老爱亲与无私大爱。还有众多文明家庭,如蓝连青家庭以“互敬互爱”为底色,蒙树红家庭以“礼孝传家”为内核,他们传承优良家风,成为社会文明的微观镜像。自治区连续八年发布广西“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事迹,在未成年人中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如点点火种,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引领着社会风尚。

文明创建,让广西的城市与乡村都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北海市历经四年多努力,投入近15亿元改造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农贸市场,实现了城市的蝶变;柳州市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经过1000多个日夜奋战,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文明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管理服务的细节中。南宁文明劝导占道经营摊贩,桂林在“五一”假期推出近万个免费车位,这些举措都彰显了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明温度。在乡村,以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为抓手,广西各地因地制宜,遏制了红白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如北流市上珍村的“升学宴”从攀比奢华变为简约文明,隆林各族自治县通过村规民约将白事宰牛数量控制在三头以内,贵港市港北区龙井村用蓝衣山歌唱出移风易俗的新风貌。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项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广西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相信未来,广西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以新气象、新作为迈上新台阶,让文明之光在八桂大地更加熠熠生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张忠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